年底了,每个软件都开始推送年账单。这不,前几天我在朋友圈晒了一张“我的2017飞行盘点”。
统计显示,在过去一整年里,我累计飞行65次,相当于绕地球2.4圈。
结果好多朋友在下面留言,问我为什么永远都是精神奕奕的样子,好像永远都不会累。
其实,不是我怕天赋异禀,也不是我异于常人,今天咱们就来分享一下如何高效地休息。
列宁说,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
那么会不会休息对工作有什么影响呢?我们不妨来看两个调查研究。
·杜克大学医学中心曾做过一次统计,发现医生在上午9点犯错的可能性在1%;而到了16点,概率会上升到4.2%。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休息时间调整,下午手术的出错机率会比上午高3~4倍。
·丹麦某学校有也进行过一次调查,一模一样的试题,拿给平时成绩比较接近的学生做,如果不给他们休息调整的时间,成绩也会随着考试时间的推后而越来越低。
其实,不光是医生、学生,对于上班族来说也一样。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下午的时候,工作会越来越不耐烦,越来越容易分心,而且完成质量会越来越差。
科学家把它称之为“认知疲劳”。也就是说,从你睡醒的那一刻开始,你的精力会逐步下降。
所以安排好你的时间,就是精神抖擞的关键。
那怎样来调整安排自己的时间呢?这里有几个小建议。
第一, 按照重要和紧急的不同程度对工作进行分类。
美国管理学家科维曾提出过四象限法则,把事件按优先级分为四种:重要又紧急、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以及不紧急也不重要。
如果你每天也被一堆事情忙的团团转,但是总结下来,却发现自己什么也没做成,其实就是没有分清楚事情的优先级。
一旦尝试过这种方法,你会发现每天的工作都是有条不紊。关于这类文章我们之前有分析过,感兴趣的可以点击文末相关链接。
第二、 灵活调度你的时间,制定有规律的“短休息”。
即便你按照上述的方法对事件进行分级处理,也不能一直干到疲倦,而应该有一个短休息。
根据科学研究,一般在工作50分钟后给自己5-10分钟的调整时间,将会让你的精力恢复到最佳状态。但这个频率间隔,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调整。
像之前我们提到的医院,就是让医生采取了重大手术前休息20分钟的方法,结果病人的死亡率下降了18%。
包括顶级网球选手,也是利用得分十几秒钟间隙作为“短休息”,来调整自己的呼吸,降低自己的心率。这样就能比对手多节约20%的体能。
也正是这一点将他们与普通选手拉开差距。
同样,我们也能在工作中使用这个方法,比如在谈一场合约之前,不如全身心的放松20分钟再去应对。
第三, 给每一天设定主题,把侧重点放在主题事件上。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就是可以调动你所有碎片化的时间。比如乔布斯就有这个习惯,他是这样安排的:
周一:专注于公司的的管理和运营; 周二:专注于产品的问题; (责任编辑:蚂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