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静电产品资讯门户网!

静电,ESD,防静电,静电的危害,如何消除静电,防静电产品资讯网

防静电技术交流群
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热点 > 职场与管理 >

中国经济迎来三十年高歌猛进之后最大的危机(2)

时间:2015-11-14 10:21来源:防静电产品资讯网 作者:王志刚 点击:
潮起总有潮落,今天中国所面临的新常态,实质上就是一个转折点。这些年因为职业的原因,我看了太多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摔在沙滩上的画面。未来的

潮起总有潮落,今天中国所面临的“新常态”,实质上就是一个转折点。这些年因为职业的原因,我看了太多“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摔在沙滩上”的画面。未来的中国肯定会进入一个大洗牌、大调整的时代。而那些习惯了规模和速度的老板,若脱离不了昨日成功的惯性,必然充满失落与迷茫、困顿与困惑,更找不到自己在中国未来发展中的坐标。

最近我做了一个调研,得出一个很令人惊讶的结论,企业家们对于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看法简直是冰火两重天,90%的人持悲观态度,个个唉声叹气,认为活不下去了,仅有10%的人持乐观态度。

首先,地产圈出现“拼死不拼活”的怪象,前几天国内一个地产大佬告诉我,说过去原以为像青岛、大连这样的城市,胜过很多二线省会城市,应该不愁市场,但现在房子根本卖不动。在这种大背景下,房地产界出现一种拼死心理。几乎有实力的老板,全部杀回北上广深,连碧桂园这样一个,二十年如一日“以农村包围城市”做城郊大盘,已经是上千亿规模的企业,今年也专门成立大城市事业部,集中精力杀回北上广深抢夺地盘。最后,几千亿上万亿元的资本回到这几个一线城市,导致“僧多粥少”,从而地王频现。

“与其等死,不如一块去比死,看谁死得早。”这是地产大佬的真实想法。就像湖泊里只能停三艘船,但闯进来几十艘,其他湖又没有水,又不能离开,最后只能比内功,比谁先死掉。还有一个大佬说得比较直接,他说,“如果这个市场只能留下三个,我能成为第一最好,不行我就第二,如果只能留下一个,我就要成为那唯一的一个。”

其次,传统制造业也举步维艰。一个老板向我诉苦,说现在的制造业已哀鸿遍野,基本玩不下去了。我说,“像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已经不属于中国,如果不去创新,还会死掉一批。”我记得十五年前广东的用工成本仅600元/月左右,现在低于3000元/月根本招不到人,人力成本优势没有了,就逼得这些产业只好离开。还有一个更凄惨,一个老板说,这次股灾把中国的中产阶级消灭完了,他身边一个朋友把自己的工厂卖掉,赚了12亿元,正好股市暴涨,就把这12亿元全部投进股市,短短一个半月全部赔光,而且类似的老板比比皆是。我听完之后,给他讲了一句话,“消灭的不是中产阶级,而是土豪,这样的老板本该消灭。” 做企业一定要坚守本份,千万不能做投机取巧的事情。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每当经济发展处于换挡期,总会有一批“迷茫彷徨者”,也会产生一群“时代弄潮儿”。关键看你怎么玩?

歌德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鸟儿。”如果企业对时代变了却浑然不知,“找不到坐标”,仍固守老业与市场,或投机取巧,将来被拍在沙滩上的肯定是这些“找不到坐标”的企业。

危机即转机,思路决定出路

我常说,“日子好过的时候,英雄都会变成狗熊,而真正的英雄都是在日子最难过的时候出现。”而且,我一直深信,只有在危机中锤炼出来的,才是真本领,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新常态”,对于没有准备的企业来说,是无止境的“苦难”;而对于有准备的企业来说,却是铸就成功的最好机会。若要成功,必须从过去“短平快”思维中撤离出来,以打造百年老店的心态,对市场需求深度把握,以“匠人精神”提供让市场惊喜的极致产品、服务及体验。

企业发展是没有捷径可走的,打铁还需自身硬。下一步中国,不管愿不愿意,企业必须走业态创新、创造市场的道路,时刻准备为自己“换芯片”,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业态创新:平台为王到内容为王

“没有落后的行业,只有落后的企业。”过去传统企业的产品及服务基本都是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本上都是“我生产什么,你就只能买什么”。而未来一定是“消费者需要什么,企业就要生产什么”。

因此,传统制造业通过业态创新也会有明天。前两年,我们帮助过重庆朝天门的一帮草根企业,他们主要做服装批发零售,后来被电商打得七零八落。我们介入后,帮他们将传统低端的服装批发零售升级为集时装设计、面辅料商贸、服装加工、展览展示到销售的时尚产业集群,亮相后韩国、西班牙、意大利的时装业都向这里聚集,现已成为重庆乃至中国服装产业的一张王牌。 (责任编辑:蚂蚁)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内容分类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ESD问答中心 ESD问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