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静电产品资讯门户网!

静电,ESD,防静电,静电的危害,如何消除静电,防静电产品资讯网

防静电技术交流群
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热点 > 职场与管理 >

至言去言,至为无为

时间:2025-03-16 14:26来源:防静电产品资讯网 作者:网络 点击:
事物的发展到了一个极限点,就必然会走向它的反面。物极必反,反者道之动。

 “至言去言”是一种追求语言和思想高度境界的理念,强调通过不言而领悟真理,达到最高的智慧状态。与《道德经》中的“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异曲同工。
 
至言:最高明的言辞,往往不是言本身。是不言而自行,是通过暗示、象征,自悟等方式传达深刻的道理和智慧。这种言辞超越了普通语言的表达范畴,达到了无言而意、无字而音的境界。历史上,许多哲学家和宗教家都证实了这种“至言”的存在。
 
去言:即抛弃言语,不再依赖语言的表达。当一个人达到了“至言”的境界,也就到了“去言”的境界。他不需要通过语言来传达自己的思想,因为语言在这种情况下已经无法准确表达他的意思。
 
至喜去喜,所以喜极而泣。至乐去乐,所以乐极生悲。
 
事物的发展到了一个极限点,就必然会走向它的反面。物极必反,反者道之动。
 
《吕氏春秋·审应览·精谕》
 
原文
 
“白公问于孔子曰:“人可与微言乎?”孔子不应。
 
白公曰:“若以石投水,奚若? ”孔子曰:“没(mo)人能取之。”
 
白公曰:“若以水投水,奚若?”孔子曰:“淄、渑之合者,易牙尝而知之。”
 
白公曰:“然则人不可与微言乎?”孔子曰:“胡为不可?唯知言之谓者为可耳。”
 
白公弗得也。知谓则不以言矣。言者谓之属也。求鱼者濡,争兽者趋,非乐之也。
 
故至言去言,至为无为。浅智者之所争则末矣。此白公之所以死于法室。”
 
译文
 
白公向孔子问道:“可以跟人说隐秘的话吗?”孔子不回答。
 
白公说:“就像把石头投入水中,怎么样呢?”孔子说:“潜水的人能得到它。”
 
白公说:“就像把水倒入水中,怎么样呢?”孔子说:“淄水、渑水被合在一起,易牙尝尝就能分辨它们。”
 
白公说:“那么,不能够跟人说隐秘的话了吗?”孔子说:“为什么不可以呢?只有懂得隐秘的话的意思的人才可以跟他说。”白公不懂得说的话的意思。懂得意思就可以不用言语了,因为言语是表达思想的。捕鱼的要沾湿衣服,争抢野兽的要奔跑,并不是他们愿意沾湿衣服或奔跑。
 
所以,最高境界的言语是抛弃言语,最高境界的作为是无所作为。才智短浅的人,他们所争的就很渺小了。这就是白公后来死在监狱里的原因。
 
所以言的至极是去掉言。
 
同理为的至极是无为。
 
《庄子》讲:得鱼而忘荃;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金刚经》讲: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道德经》:“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金刚经》:“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通过内心的觉悟和实际行动去理解和验证真理和智慧,而不是仅仅依靠外在的语言和文字,一遍遍地咬文嚼字,结果只能误入歧途,越陷越深不得法。
 
因为指月之指并非月。


更多资讯请登录:防静电产品资讯网www.esd.cn



(责任编辑:蚂蚁)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内容分类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ESD问答中心 ESD问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