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位听众在后台留言说:
单老师,我在传统行业快混不下去了,眼看着同行越来越多,原料价格是一路猛涨,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这还不打紧,关键是,团队拿着工资,却没干出啥成绩,没到手的客户陪吃陪喝也搞不定,累得半死,到手的客户呢,赖账能力是与日俱增……
但,我关注单仁行两个月,你讲的很多东西都击中我的痛点,我要跟你学习,请你给我指一条互联网的明路!
听起来,确实不容易,有点四面楚歌,孤立无援的感觉。但每次看到这样的问题,我都感到很无奈,事实上,他的根本问题并非搭上互联网就能解决。
在我看来,像这类企业家有两个问题亟待理清。
市场竞争激烈,他有没有想过先从强化产品竞争力开始?市场成本与日俱增,他有没有从营销角度做系统思考?团队能力不足,他有没有想想管理能力是不是需要提升?
所以他的第一个问题在于,对企业有没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认知。
我这些年接触的企业也不少,就发现大部分企业就很容易陷入两种误区。
第一种,深陷自己的舒适圈,自认为很强。
以前我就遇到过一位老总,每次谈起自家产品以及服务也是自信满满,用他的原话说就是,“我们的产品跟行业老二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遗憾的是,就是这样一款“顶好”的产品,销量却差强人意。
第二种,永远在学习,什么新潮就学什么。
可能你会说,这不挺好的嘛,总是在学习别人的成功,说明他们努力啊、学习力强呀。
但如果一个不分青红皂白的学习,有时候更像是“赶场”凑热闹。
比如看别人做社群成功,就贸贸然搞起了社群;看别人搞搜索,也招了个SEO搞起优化……没有学会认知自我,亦步亦趋别人的成功,所以就很容易过得彷徨无措。
因为事实上,并非所有的方法都适用于他们。
做企业,学习当然很重要,主席在十九大提出“学习型中国”的目标。
问题是先要有正确的自我认知,才能客观认清自己的优劣势。
倘若你不客观,就不能将外界信息跟内部资源相融合,那你再聪明也无法进化。
如何认清企业?要明白三点:
1.产品的质量和独特性决定了它的竞争力,事实上,如果还是靠关系卖产品,是人情,不是产品的功劳,在互联网的世界里面,几乎是死路一条。
2.用户接触你的产品取决于销售渠道,没有大量的线上线下布局,是你对当下环境趋势判断不到位;
3.产品营销推广效果,取决于团队的配合默契程度,销售受阻,有时候不是市场的问题,而是管理问题。
认清自我之后,我们再来谈第二个问题——认清当下趋势。其实,说到底,趋势,就是找增量市场。
雷军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
因为他做智能手机那会,赶上了智能手机大爆发的好时代,事半功倍。
反过来我们看,当年国美多牛逼啊,可以说就是线下的“王”,但阿里来了,京东来了,直接干掉国美。
是阿里比国美更努力、更牛逼吗?不是!
是因为像马云、雷军、刘强东这类人,他们具备比别人更敏锐的嗅觉,对市场的理解更为通透,因此对趋势的捕捉更准确。
所以,准确来说,“阿里”们之所以战胜“国美”们,是一个时代战胜另一个时代。
那么如何去认清趋势?跟大家分享三步法。
第一,学会绘制地图。
远行需要地图。没有地图给你清晰的路线,每一步都是陷阱、都是坑。
对应到企业,你必须有全局观。比如:
1.行业里的主要竞争对手有哪些?所用盈利模式是什么?
2.行业发展迅速以及放缓的原因是什么?消费者的习惯正在发生哪些变化?
3.行业内靠产品驱动,靠营销驱动,或者渠道驱动的效果如何?赢得市场的关键究竟在哪里?是人才,还是技术创新?
4.哪些新技术的出现,有可能颠覆行业……
掌握了以上这些,企业才能绘制出成型的“地图”。
第二,选择路线。
有了地图,设定战略目标,你才知道下一步如何走。
打个比方,你看到移动互联网用户的爆发,互联网平台的崛起,可以选择借助平台力量,获得巨大流量,引发用户围观,再利用营销效应,促进用户关注以及成交。
或者,利用营销思维自建一个营销型转化站点,让用户快速找到你,直接收割。
总之,选择那条路线,基于你对所绘制地图的理解。
第三,有效调节。
日新月异的时代,世界瞬息万变,你需要频频抬头,看看远方,不断重新选择和计算路径,只有“动态”的地图才具备价值。
过去,很多人会有误解,以为互联网时代,只要搭上互联网的企业都能飞黄腾达,但事实上,真正能抓住机遇的是,是那些能认清自己,懂得在大环境下绘制地图,捕捉趋势,并敢于拥抱变化的人
更多资讯请登录:防静电产品资讯网www.esd.cn (责任编辑:蚂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