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总喜欢问别人:最近忙不忙啊?
也总有人喜欢用“瞎忙”来回答。
每当听到“瞎忙”这两个字,我就特别想推荐台湾音乐人李宗盛的一首歌给他,歌名很有意思,叫《忙与盲》,忙碌的忙和盲人的盲。
什么意思?
现代社会,形成了忙碌误区。
第一个误区,认为忙=努力。 比如,和周末都在工作的老板们相比,按时工作上下班的好像就不那么“努力”。
第二个误区,忙必须以健康为代价。 比如,前段时间不幸突发心肌梗塞逝世的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许多人翻出他一年前的采访,以此推论他的死是因为工作忙碌,导致身体透支。
二、
大多数人会习惯用延长工作时间的方法,来应对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这也就不可避免给身体和心理增加了负重,久而久之就成了死循环。
但其实聪明的人从来不这样“拼命”,甚至他们的成功看起来“毫不费力”。
因为他们不会牺牲睡眠和健康去努力,而是用有限的时间去高效的处理问题。
最重要的一点,他们懂得管理能量而不是延长时间。
我们知道,时间是一种有限资源,但能量则不同。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类的能量大小来自身体、情绪、思想和精神。只要通过日常活动,形成特定的习惯,就能通过这4个能量源泉为我们自身补充能量。
那么,提高工作能量,我们就可以从四方面入手。
第一,身体的能量补给跟休息质量有很大关系。
一般来说,睡眠不足会降低人的基础能量水平,削弱我们的专注力;同样的,饥饿也一样。虽说在轻度压力的情况下,会提高专注力,但是一旦压力“过了线”,对于注意力和记忆力就只有损害。
比如,睡眠严重不足、严重饥饿的时候,人的精神明显会比较涣散。
所以首先,无论多忙,也得有一个良好的饮食作息习惯,其次,去寻求提高体能的方法,比如定期运动。
我经常白天讲课,晚上坐车,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会保证自己有一个充足的睡眠,然后坚持锻炼。
最后,你还要了解身体的能量消耗规律。
我们的身体就有一个“亚昼夜节律”,通常在一个90到120分钟的周期内,身体就会从精力旺盛的状态过渡到生理上的低谷期。当低谷时,我们会出现坐立不安、走神等状况,如果我们不理会,继续埋头苦干,那么身体的能量储备就会被消耗殆尽。
正确的方法就是,停下手中的工作,离开办公桌休息片刻,补充能量以备更好地投入。工作应当是一段一段的“短跑”,而不是马拉松似的“长跑”。 4
第二,用思想的能量去创造高效率。
我们可以做到足够专注,却很难避免别人的打扰。
日本曾做过专业的数据统计,人们一般每小时会被打扰大约7次,平均每次打扰大约是5分钟,这样算来每天大约有4个小时被打扰,而其中80%的打扰是极少有价值的,也就是说有整整3个小时被浪费掉,这还没算上打扰后重拾起思路所花费的时间。
华为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效的“不被打扰”管理法则,叫韵律原则。
一方面,保持自己的韵律,具体的做法是,当自己需要专注于某项任务时,要避开无意义的打扰。比如定期查看电子邮件,电话设置忙碌状态,而不是随时响应。
▲记得避开无意义的打扰
另一方面,要与别人的韵律相协调,比如,先了解对方的行为习惯再去拜访或寻求沟通的时间等。
你大可以试试,因为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就曾研究过,当一个人在无干扰的环境下工作90 分钟,并将每天的工作时间维持在四个半小时左右,他的效率会非常高。
第三,用好情绪提高能量的质量,用精神激励能量的再生。
(责任编辑:蚂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