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五十八章》中讲:“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在道德经中告诉我们:福与祸相互依存,灾祸中蕴含着福运,而福运中也潜藏着灾祸。 人生起伏,福祸相依。享受人生顺境时,也要懂得未雨绸缪,别等到灾祸来临手足无措。 无论处于人生哪个阶段,都要懂得“做人三思”:思危,思退,思变。此为人生最高境界。 《道德经·第三十章》中讲:“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事物过于强大便会走向衰败,这不符合道的原则,不符合道的原则,就会很快消亡。 人生在世,时刻懂得居安思危,对危机保持一颗敬畏的心,才能在遇到麻烦时保全自身,避祸得福。 在一座小镇上,李达与张康二人各自开了一间布行。 二人的布行都有个硕大的后院,他们都会将染好的布匹在后院进行晾晒。 一日,李达在后院看着满院子的布匹,心想:“这要是碰倒雨天,我这满院的布匹岂不都泡汤了?” 于是便让店里的伙计关门一天,所有人开始编织雨棚,以备不时之需。 张康看到李达的布行大门紧闭,便向伙计询问:“你家布行今日为何不开门做生意?” 伙计回答:“东家怕突降暴雨,将布匹损坏,就让所有伙计开始编织雨棚。” 张康听后大笑道:“简直是杞人忧天,有这闲工夫,还不如多染些布匹赚银子呢!” 张康心想:趁李达的布行关门,我正好可以多买些布,多赚些银子。 便让布行的伙计大力生产布匹。 怎料,数日后的一个中午,原本万里无云的天气,忽然骤变,硕大的雨滴落了下来。 李达立刻命人撑开已经编织好的雨棚,所有的布匹没有丝毫的损坏。 而张康近日赶工生产了几倍的布匹,来不及全部收回,大多都遭到了雨水的浸泡,损失惨重。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谁都无法预料明天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越是安逸,越会有危机出现,防患未然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左传》有云:“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生活总是瞬息万变,人生难免风雨兼程,冥冥中也会出现很多猝不及防的事情。 懂得居安思危,才是大智。思危,才能长久的安定;有备,才能远离祸患。 思退,进退方自如 《道德经·第九章》中讲:“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老子告诉我们:若是一个人能在功成名就时,抽身退去,便顺应了天道。 做人要能够适时进退,进是一种勇气,退是一种智慧。 越王勾践在范蠡与文种的帮助下,灭掉吴国,重新称霸。 为庆功,勾践特设宴席犒劳众臣。 宴席上,众人杯觥交错,一片欢愉,只有勾践面露愁容,一人独饮。 范蠡看到此景,暗自感叹道:“越王只可与人共患难,难以与人同富贵,我若一直在此,恐有不测。” 宴席结束后,范蠡便带了一些散碎银两,乘船离去。 范蠡走时给好友文种写了一封信,说道:“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越王气量狭小,我打算离开,你若留在此地,必定祸患不断,望你早做打算。” 文种不愿离开这奢华的生活,对范蠡的告诫视而不见。 果然,越王勾践担心文种等人的功名与地位会威胁到自己,便对他产生猜忌与不满。 最终,文种在勾践的威逼下自刎而死,临终时感慨道:“悔不该不信范蠡之言呐!” 一片繁华的背后,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深渊。要知道:危险不可怕,可怕的是,危险已经逼近,却不自知。 古语云:“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圣人乎!” 人生如棋,要懂得处其位,谋其事,知进退。 若是一味首当其冲,不懂得功成身退,便会招来祸端,甚至威胁生命。 因此,该退则退,才是最高明的人生智慧。 思变,趋时可无畏 (责任编辑:蚂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