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满怀壮志的青年窝在一间十几平米的办公室开创未来,他天马行空,脑袋里装有好创意,他满怀激情,手里握有自认为好的产品。
他拉上了志同道合的创业搭档,口若悬河地说服投资人,筹得了资金。又马不停蹄地雇佣了能人干将,组建精英团队,迫不及待地把令人称叹的新产品推向市场。
但他和团队满心雀跃地等待来的不是市场的热烈反响,而是噩耗——他们的钱花光了。
于是像电影里的分手戏一样,几个创始人对下一步何去何从无法达成共识,互相埋怨,最后不欢而散,分道扬镳。
这是一段痛苦的回忆,也许故事的主人翁可能就是曾经的你我。
前段时间,有位企业家问我:为什么我有激情,有好想法,还有周详的计划,最后还是失败了?
老实说,我能感觉到一种失意的味道,因为在这十年培训生涯中,就接触不少这样的企业。
很多人以为,创业就是先有一个好想法,然后花较长时间去完善一个周密的开发计划,之后严格实施,最后把看似完美的成品推上市场。
但往往很多在中途便折戟沉沙。
问题之一就在于,好想法要实现价值必须有快速的执行力。
在今天开放的创业环境,大家都在关注一些明星企业、明星产品,彼此学习、借用,甚至抄袭已经成为常态。
你有好想法不快速执行,可能产品还没出来,市场已经被类似的产品攻占;或者你的产品率先做出来了,但避免不了被抄袭,这个时候,若不能执行新的方向,迟早还是死路一条。
所以,这里的执行力其实意味着,你要有打磨产品的足够耐心,以及持续创新的执着。
问题之二,好产品要被认可,必须有十足的专注力。
在最近的全国培训行业的六千人会议上,在分享的时候,我就提到单仁资讯10年专注一件事——打磨实战全网营销课程,帮助传统中小企业借助互联网快速成长。
聪明人总是有很多好想法,我就见过不少创业企业,二三十个人做三四个产品,最后一个都没做成,因为想法不聚焦,专注力就会分散。
我们要专注于一个东西,集中资源解决了用户的痛点,再去解决其他问题。
像FaceBook先是做了一个大学生彼此看相片的游戏,然后根据用户需求慢慢增加一个个功能,扩大以后从新的数据再来挖掘新的需求,再开发新的功能。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专注的不是产品的技术,而是用户变化的需求。
那么,怎么做好一个产品?我有两点建议。
第一,要有自我颠覆的精神。
在这个时代,能留下来的都是主动革新者。
当初微信的诞生就源于腾讯的主动革新。尽管拥有上亿用户的QQ,但是马化腾还是感到满满的危机,动用了3个团队在专研一款不同于QQ,能够解决PC到移动端的产品。
简单点说,就是把内部产品QQ当成了对手。马化腾也直言不讳:如果不是自己打自己,微信是另外一家公司做出来的,那他们根本挡也挡不住。
后来正如他所料,微信的第一个版本出来之后,单单国内就出现了好几家同类产品。
潮流总是在变,必要的时候,企业要放弃眼前的舒适,去突破看似安逸的现状。
腾讯告诉我们的做法是,多去成立一些可能跟现在的业务相矛盾的部门,主动去对抗自己,避免被对手捷足先登。
当然对于小企业来说,这种耗资源的做法并不容易。
《精益创业》一书就告诉我们很实用的方法:先花最小的精力和金钱去做一个最小化产品,当极简功能的产品得到用户认可后,在不断的反馈和循环中测试产品,快速作出调整和改变,迭代优化产品。
这其实就是自我颠覆的试错过程。
第二,要有主动追随主流用户的思维。
马化腾曾坦白,他最大的担忧就是越来越看不懂年轻人的喜好。因为这个时代,产品和用户的需求瞬息万变,只要用户不感兴趣,你就会出局。
最笨但也是最实效的方法就是:高频使用产品,像小白用户一样思考。
腾讯就有个“10/100/1000法则”,要求产品经理每月必须做10个用户调查,关注100个用户博客,收集反馈1000个用户体验。
这样一来,一是能倾听最基层用户的声音,二是便于目标用户做一个用户画像研究,将自己代入角色,变身小白用户。
当然,小白不是一两天炼成的。这就需要你高频使用产品,代入产品的使用场景,这样才能不断发现不足,完善产品。
更多资讯请登录:防静电产品资讯网www.esd.cn (责任编辑:蚂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