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计算机工程师的朋友在公司人事缩减时被裁掉,他难过极了。
“我又没有犯什么过错,”他诅丧地问同事,“经理为什么选择把我裁掉?”
朋友回家想了好多天,一直摆脱不了心里的不满和疑惑,终于决定亲自找经理谈一谈。
“我只是想了解一下这次裁员的原因。我知道这次为了精简公司编制,总得有人给裁掉,但我很难不把裁员的原因和我的表现联想在一起。”朋友将在心里排练好久的话一口气全讲了出来:“如果真的是我的表现不好,请经理指点,我希望有改进的机会,至少在下一个工作上我不会再犯一样的错误。”
经理听完他的话,愣了一下,竟露出了赞许的眼神:“如果你在过去的这一年都这么主动积极,今天裁的人肯定不会是你。”
这回换朋友愣住了,不知所措地看着经理。
“你的工作能力很好,所有工程师里你的专业知识算是数一数二地强,也没有犯过什么重大过失,唯一的缺点就是主观意识太重。团队中本来每个人能力不一,但只要积极合作,三个臭皮匠就能胜过一个诸葛亮。如果队友中某个人不懂得主动贡献,团队总是为了他必须特别费心协调,就算那个人能力再好,也会变成团队进步的阻力。”经理反问:“如果你是我,你会怎么办?”
“但是我并不是难以沟通的人啊!”朋友反驳。
“是没错。但如果你将自己的态度和同事相比,以10分为满分,在积极热心这方面,你会给自己积分?”经理问。
“我想我明白了。”朋友说。原来自己是个“可有可无”的员工。
这个小案例反映了一个明显的道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是你能够胜任工作的一个必要条件,但是同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条件,就是对组织而言你是否愿意热情地付出,如果你不肯付出,总是让组织迁就你的习惯,那么即便你具备非常强的能力,对于组织而言都是”可有可无“的。
更多资讯请登录:防静电产品资讯网www.esd.cn (责任编辑:蚂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