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姑娘在微信咨询平台上跟我抱怨:最近相亲了一个男性,在网络上聊天了几天,稍微有些好感,于是提出来见面,男方把约会地点定在了公园。 姑娘说,天这么冷,公园风有大。在公园玩也不需要什么消费,于是她得出了一个结论,对方肯定超级小气。 但是,姑娘对这位男性还是有些好感,于是忍下了,答应在公园见面。但是姑娘还是有些愤愤不平,在微信上向我咨询,他这样的是不是小气呢? 我问姑娘,你有跟对方确认过吗?如果姑娘对感觉做出进一步确认,她可以这样问:“你为什么倾向于公园呢?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吗?”或者“天有点冷,在公园我会觉得不太舒适。方便换一个地方吗?” 如此经过核对,清楚的了解到对方的真实意图之后,姑娘也用不着表面答应,实际隐忍,然后在背地里作出各种揣测。“猜猜猜”实在太耗费脑力、体力和心力了。 这个核对和确认信息、情感、意图的过程,我们称之为按“确认键”。 在我们的每一个沟通对象身上,都安装着一个“确认键”,只是有时候我们由于内心的焦虑、不好意思、不敢等因素,忘记了按一下这个键,便导致了接下来的猜测和误会。 对方是否真的小气,此时并不重要,从中可以看出了姑娘的思维方式。信息从“我”到“你”的过程就是沟通。 当我们接收到了对方的信息,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解释,如果我们理解的并非对方要表达的真正意图,误会就产生了。 在工作、家庭、情感等所有的沟通,基本都分为以下几个过程:接收信息、解释信息、引发情绪、防御信息、确认信息和情绪。 就像摄影机一样,抓拍图片,并且记录下声音。我们通过眼耳口鼻等感官接收来自外界的信息。我们常常认定听到和看到就是真实。 然而,现实复杂了许多,几乎没人可以完全报告出自己的所见所闻,让另外一个人产生同样的感观。 我们的记忆和言语,都是经过自身的兴趣、价值观、经验、性格和目的等进行了深度的过滤和加工。 一位管理者被员工称为“挑剔专家”,公司请一位顾问帮助这位管理者,顾问将他的言行举止用摄像机记录下来,再播放给他看。 当这位管理者看到自己的表现时,难过的留下了眼泪,摄像机中的自己是如此的糟糕,自己都讨厌至极。 摄像机可以记录大部分真实,透过摄像机看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许多被忽略的真实! “男朋友不理我!就说明他不爱我。因为爸爸曾经就是这样做的。” 赋予信息意义,大部分都是建立在过去的经验上。相较于归纳、推理、假设并检验,根据经验对事件做出解释,速度如此之快,快到让我们来不及多想就轻信了这些“以为”。 “我以为他是小气鬼”、“我以为他不喜欢我”、“我以为只要我满足他的一切要求,他就会开心。”...... 比如这个姑娘,把相亲男把约会定在公园这一行为,做出了的解释是这样:公园不需要花费,所以对方很小气。 愤怒、委屈、高兴、焦虑、委屈....... 老板把小王叫到办公室,无缘无故的骂了一顿。小王认为这个老板真是个变态,这公司真是没法呆了。愤怒! 老板把小明叫到办公室,无缘无故的骂了一顿,小明以为是自己哪里又犯错了,我真是个笨蛋啊。自责! 上面这位姑娘,把相亲男的行为解释为小气,愤怒。她潜意识里认为,相亲男不舍得为她消费,藐视她的价值,她感到受到挫折,所以愤怒。 这实际上是她潜意识里“自我不认同”的一种投射——对方没那么喜欢我,所以不想为我花钱,我不是那么有吸引力。 有情绪很正常,可怕的是很多人就活在情绪里,忘了走出来。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我和你是不同的,但并不代表谁是错误的。由于遗传、成长、教育、环境的诸多差异,每个人感受的方式不一样、过滤和反应的模式千差万别。 你心中所想,不一定是对方所愿。 人的差别性决定了我们在沟通的时候,把自己的解释和对方的意图作一个区分,向对方做一个确认动作,确认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 尤其是我们在被情绪困扰的时候。 小王受不了自己的愤怒,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离职了;小明纠结了一下午,给老板发了个微信:“老板,你刚才对我发那么大火,是我做错了什么吗?” “哦,小丽一直逼着我离婚,烦死了,对不起啊!”“老板,您真辛苦!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您说哈!”从此小明成了老板的心腹。 如果之前那位姑娘懂得按按对方的“确认键”,她对自己感觉和解释做出进一步确认,问问对方说:“你为什么倾向于公园呢?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吗?” 或者“天有点冷,在公园我会觉得不太舒适。你方便换一个地方吗?”我相信肯定会少很多烦恼,多一些好感,在对方心中的形象也更加的完整和健康。 最后再说说情绪,大部分的情绪来源于对方的沟通内容和形式击中了内心的情结,那些我们不接纳、不喜欢、有伤疤的情结。 这些情结会使得我们没有强大的自我,也无法客观的评价外界的信息,我们的情绪越强烈,越容易偏见和歪曲事实。 对内心强大的人来说,这个世界是灵活的可变的,对方这么说这么做可能有很多原因,我的猜测仅仅是其中的一种,而已。 他有足够的勇气和能力向对方进行求证、确认,这种确认是不带有防御的、不带有情绪的,而是充满对对方的关注,对于深入沟通的渴望,充满了积极的能量 当然,情绪也是一种很好的信号。当你放在你心中的情绪,与情境不相称、不符合逻辑、不利于事情发展的时候,想想我们还有最后一招!
更多资讯请登录:防静电产品资讯网www.esd.cn (责任编辑:蚂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