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此系统全面运转起来,每一条生产线每年将能制造120万件T恤,生产总成本足以和在全球最低收入的国家生产和装运服饰的公司竞争。
这间工厂将率先采用一项新兴技术,预示着服装行业运作方式的巨大变革。
SoftWear Automation的制衣机器人Sewbot由乔治亚理工大学(Georgia Tech)的先进技术开发中心开发,整个流程最早开始于10年前。
2012年,研究员获得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的补助金,用于开发此构想,并组建公司将此技术推向市场。
到2015年,该公司开始销售这款机器人的基本版,可制造垫子和毛巾。最新版可制造T恤和部分缝制的牛仔裤,将部署在Little Rock工厂。
自1800年代缝纫机发明以来,服装厂的缝纫工艺基本上改变相对较少。
虽然曾有人试图实现缝纫流程特定步骤的自动化,但一直到了现在,技术才渐渐拥有了自主制作一整件服饰的能力。
SoftWear的技术利用计算机视觉观察并分析布料,如此一来,系统就能在缝制的同时移动材料。
“我们着手处理,参考了女裁缝真正的操作方式。”拉赞说道。“她们首先利用自己的双眼,然后根据所见通过手指、双手、手肘和双脚对织物进行微观和宏观操控。而机器人就复制了这一切功能。”
每一条T恤生产线长度约等于一般工厂的人力缝纫流水线,大概为70英尺(约合21米)。该系统的视觉技术引导布料通过流水线。
与此同时,机器人在工作桌边执行T恤制作的每一个步骤——添加标签、缝肩线、加袖子等等。
该公司首先把重点放在T恤和牛仔裤上,因为机器人的强项就是生产大量服装。
“消费者每年购买110亿件T恤。”拉赞说道。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市场,自动化流程和机器人具有了实在意义,因为我们的机器人产量很大。”
虽然这项技术仍处于开发阶段,最终将用于生产更复杂的服饰产品,但拉赞相信,高档服饰将永远是手工制造的专利。“我们绝对不会做婚纱。”他说道。
在这方面,他认为这项技术或将在拥有大型服装制造行业的国家产生积极影响。
工人们可能会转向偏手工艺型的工作,工资也会更高。
美国和欧洲的法规能够更好地保护环境和劳工,如果机器人的出现使得在当地生产服装变得经济可行,那么低工资国家可能会被迫提高水平,从而与之竞争。
“这可能会在它们之间产生压力,促使它们为员工提供公平待遇。”拉赞说道。
缝纫机器人可能只会威胁到发展中国家的部分岗位;此机器价格高昂(该公司不愿透露具体成本)。
该公司起初只在美国销售,这里的制造商可以避开其他国家的高工业电费,从而在整个流程中节约成本,同时还能从“美国制造”的标签中受惠。
某些岗位的工人很可能面临下岗。随着类似的技术得到开发,生产成本下降,这一下岗规模还将逐步扩大。另一家设计公司也在研发T恤缝纫机器人。
2017年4月,亚马逊为“按需缝制”技术申请专利,该技术可在用户提交订单后自动缝制服装。
在孟加拉,制衣工人的工资远低于生活保障标准,他们往往还必须忍受被虐待和恶劣的工作环境,2013年达卡工厂正是因为环境恶劣而发生倒塌,导致1,000余人死亡,而服饰是该国的主要出口产品。
400多万人从事这一行业。假如H&M和沃尔玛选择将部分服饰的生产转移到北美和欧洲,低工资国家可能会损失工作岗位。
但理论上来讲,他们也可能迎来自我改善的机遇。
“结果如何,我们很难预知。”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南亚研究所执行主任桑池塔·萨克塞纳(Sanchita Saxena)说道。
一股大规模的下岗潮即将袭来,没有任何安全保障,因为这些国家就是这么运作的。
更多资讯请登录:防静电产品资讯网www.es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