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上周五收盘,苹果股价报收522.41美元。作为近五年来全球成长最快的公司之一,苹果股价从2006年的50美元翻了10倍左右,但遗憾的是,国内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基金虽然在2006年末扬帆出海,但抓住苹果的却寥寥无几,55只QDII基金中仅有6只抓住机会,其中3只还是指数型基金。
华夏环球持苹果3年
涨幅超4倍
2011年中报显示,买入苹果股票的QDII有6家,其中一半是指数类基金,作为全美市值最大的公司,苹果是它们的标配。而抛开被动选择的因素,仅有3家QDII主动选择了苹果,分别是华夏全球精选、长盛环球景气行业以及交银环球精选。
三家公司中,最早“慧眼识英雄”的华夏全球精选,早在2008年年报披露时,华夏环球精选的股票池中就出现苹果,持有数量为6.96万股,彼时苹果股价仅为87元。此后两年,华夏环球持股数都在4万股以上,去年6月30日,苹果股价突破340美元,华夏环球选择逢高减持,持股数降至1.33万股。而就在华夏部分减持时,交银环球精选开始买入0.11万股苹果。
此外,成立不到两年的长盛环球景气行业也对苹果股情有独钟。2010年三季度,苹果成为该基金第一大重仓股,此时苹果公司的明星产品Iphone已发布并很快风靡全球,公司股价随之飙升近300美元。
根据去年第四季度报,苹果依然是长盛景气环球和国泰纳斯达克(微博)的第一大重仓股。
毫无疑问,从2002年到2012年,苹果可以定位为一家好公司,问题在于,在国内投资者抱怨没有优质上市公司时,为何有着更多选择权的QDII会错过苹果,只有少数公司抓住了这一机会。
QDII把握国内市场机会
“关键原因在于QDII没有发挥出自身优势”,一投资人士认为,2007年,苹果股价从80美元上涨到近200美元,此后5年依然保持着强劲的上涨动力,原因之一就是美国的分析师看走了眼,他认为,当时正值Iphone发布前后,美国分析师对该产品的未来市场进行了预测,在北美市场实际销量与预计数据相差不大,但在亚洲市场,特别是中国和韩国市场出现了重大偏差,按照美分析师的预测,由于Iphone的定价较高,在亚洲市场销量不会太大,实际上恰恰相反。“如果QDII了解中国市场且对消费者心理有一定研究,这种机会并不难把握”,他认为,在出海投资中,QDII最大的优势就是了解中国市场,包括对海外上市中国公司的了解。
这点也得到了交银环球精选的认同,相关人士表示,作为全球投资者,QDII的优势是可选范围更宽,但必将面临更多的知识瓶颈。他认为,虽然前CEO乔布斯的离世会对公司带来影响,但短期来看,苹果公司的地位很难被撼动,I-phone和Ipad的出现改变了很多传统的商业规则,其短期的成长和盈利依然会有望维持较好的态势。
长盛基金国际业务部总监吴达也表示,买入苹果的逻辑很直接。“国内缺少什么就买什么”,他说,2010年,苹果公司Iphone+Ipad+传统电脑的产品格局已经形成,这极大地改变了消费者的习惯,电子消费与移动网络相结合的消费方式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其次,他认为,苹果与HTC(微博)、三星(微博)等公司不同,在国内Iphone已经超越了手机范畴,而是成为身份象征,被赋予更多奢侈品色彩,而2010年欧债危机尚未全面爆发,全球经济复苏势头强劲。
基金谨慎乐观看待新媒体
华夏基金认为,互联网给人类社会带来的革命性影响还远没有结束。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也会在其中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比如无线互联网、社交网站、电子商务等。但科技行业是一个创造性毁灭的产业,一个伟大的公司,如果没有引领下一轮创新的能力,很容易就被超越。
交银施罗德认为,从大的行业投资视角来看,不论是苹果还是Facebook,亦或是其他成功的新媒体公司,他们深刻改变了社会生活。这些成功的公司在取得高成长和高盈利的过程中,也创造着巨大无比的社会价值。但新媒体公司彼此差异性很大,无论是技术还是商业模式,都面临着被颠覆的风险,所以投资过程中,需非常仔细地甄选个股,并随时防范不期而遇的风险.
(责任编辑:佚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