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制造化”
“制造”这个概念正在逐渐被弱化,manufacturing被making所取代。制造还仅仅停留在流水线的传统思维模式上,尤其对公众而言,被“制造“出来的产品往往是那些没有生命体征的冰冷的产品。Making则因为个体智慧的介入,更能代表活跃的生命力,以及对用户的尊重。
在汽车产业被特斯拉颠覆之前,底特律就已经陷入到了转型的痛苦中。金融危机为底特律带来的启示是,传统的制造业生产模式中自带的转身慢、福利高等缺陷才是汽车产业难以盘活的致命之处。福特最早宣称自己不是制造商,而是科技公司。它不但合纵连横MIT、斯坦福等多所高校,还联合了很多互联网公司向智能汽车的方向转型。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特斯拉出现之后,福特是最淡定的传统车企之一。
我们发现,科技改变的路径,会根据人的注意力停留时间来排序。比如,人的碎片化时间得到利用,最先改变的就是手机行业。人在车里的时间越来越多,下一个改变就会出自汽车产业。而再往下,行将被颠覆的产业注定是家居产业,包括家电,因为现代人越来越宅。
科技产品往往是被make出来的,而不是manufacture出来的。
信息流趋势
家电产业注定会成为一个信息流动的平台。
要淡化“白电”和“黑电”的界限。这种依据产品工作方式或外表而划分的方法已经落后了。如果还仅仅停留在白/黑电的二分法上,寻求颠覆性突破就会显得异常困难。因为,信息是不会区分白电和黑电的,它只认渠道。
其次,智能家居或者家电在未来绝不可能自成体系,必须要和车联网、移动互联网、可穿戴设备整体打通,形成一个大的闭环信息流。所以,家电企业的平台搭建不能局限在家电产品领域,而应该向信息整合平台方向发展。
充分利用客户端来获取用户信息。我们这里的客户端不是指针对已有产品开发的客户端软件,而是为用户在移动端打造一个面向未来的科技体验环境。比如海尔有可能打造的未来智能家居模式,先用游戏软件的模式让用户参与进来。用户在游戏过程中的反馈和体验,往往比问卷、留言之类的更加真实。
在玩移动端游戏的时候,玩家就有这个体会。免费的游戏往往在你玩到关键之处,让你付费购买一些道具。如果你真觉得这些道具不买不行的话,就会很痛快地支付这笔钱。这说明了,这里的道具体验对玩家是最真实、最急迫的。在互联网时代,游戏往往是获取用户真实体验的最好路径。
用户的一次性支付变成体验型支付
创客的出现带动了一个新的产业,开源硬件。
信息的开源分两个层面,一个是软件,一个是硬件。软件开源随着70年代的开源运动和大数据的兴起,已经做到相对完善的程度了。下一步,注定是硬件开源。这也是创客得以存在的前提。事实已然证明,开源才是未来。
开源硬件会带来一场硬件的复兴运动,它会打破传统的硬件厂商垄断模式。
以往我们购买一个产品,都是一次性支付,等着过几年企业推出新品再进行淘汰或者置换。开源硬件带来的革命是,用户会把之前购买传统家电产品的钱分开消费,进行多次投入。
比如,以前购买一个冰箱是2000元。现在,只需要200元。在未来5年的时间里,家电厂商通过提供软件服务所获取的收益,要远远大于当初的2000元。这就是说,家电厂商要提供一个廉价的硬件,以及不断增值的软件服务。
以海尔在今年CES上推出的“天樽”空调为例。“天樽”的最大问题是昂贵的价格。苹果式定价是不可复制的,是建立在乔布斯本人和苹果长期以来打造的商业宗教氛围里。好体验、高定价的模式并非可以被简单复制到海尔的产品战略中。
就像前面讲的,开源硬件把硬件成本拉低了,传统家电厂商的模块化水平也可以保证用户的DIY。重要的是,互联网思维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法则,让用户低成本获取体验。
互联网产品的利润绝不是当下一次性获取的,而是不断通过用户粘性逐步获取。
配件之争
在移动互联网中,表面上是手机、Pad这些设备在唱主角,但是无线路由器却是真正的兵家必争之地。因为路由器扮演了平台的角色,它可以在把一个硬件生态系统统一,并进行智能化处理。
比如小米路由器的发布对家电厂商更具威胁,是因为其能将小米电视、盒子和手机等产品统筹起来。当然,这考验了一个企业的平台整合能力。海尔在搞空气盒子和水路盒子,在海尔向平台型企业转型的过程中,无疑这些会是展示海尔整合能力的场所。
路由器也好,空气盒子也罢,都具有战略意义,它们扮演的是平台接口的角色。每一个产品都是终端,信息在彼此之间流转,恰恰那些不起眼的起到中转作用的配件是很容易被忽略的。Nest的成功证明,小玩意儿才是大未来。
相关文章:智能电子产品生产如何消除静电隐患?
(责任编辑:蚂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