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灯亮了,可以走了。”3月5日10时,吐哈石化厂顺酐工区运行值班人员裴祖兵走出中控室,到三五米外的装置区进行每小时一次的巡检,出门的第一道关是接受静电释放“体检”。
“手刚摸上去,红灯先亮,再变成绿灯时,表明身体静电释放干净,可以放心去巡检了。”裴祖兵说,“这个‘小柱子’在油田还是首次使用。”
“这是一种带声光指示的静电释放柱,装有红绿灯,释放静电需要2秒钟,释放时间更加合理,使用更安全。”石化厂安全环保科副科长赵振宇说,“看似一个‘小柱子’, 作用可不小。冬季和春季是生产的关键时期,天气冷,空气干燥,极易聚集静电。如果管理不善,方法不当,控制不力,人体静电一旦与化工装置区滞留的气体碰触,就会产生电火花,出现‘咬人’的放电现象。”于是,针对这种情况,蛇年春节前,石化厂组织维修工区技术人员从多种途径调研,探讨静电释放改进方案,对静电释放柱进行反复试验,最后发明了这种带声光指示的静电释放柱。
这种静电释放柱受到工区员工的欢迎。“过去进出中控室时畏手畏脚的,有时候碰触到金属门框时,常会出现电‘咬人’的情况。现在有了这个柱子,进出更安全了。” 裴祖兵说,“我们工作有两个重点区域,中控室和生产装置区,要来回跑。中控室电气设备设施多,许多是精密仪器,虽然很干燥,却不能用加湿器,否则对仪器和电气线路不好。加之天气冷,大家穿着棉衣毛衣,产生静电多,极易与装置区滞留的气体‘碰’出电火花。”
随着吐哈石化厂顺酐装置运行时间不断增加,安全压力不断增大,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的操作模式和技术要求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巡检人员往返于控制室和装置区之间,在做好集中监控、记录好各项变化参数的同时,加密现场巡检频次,主动查找生产中出现的新问题,提高现场检测技术水平,确保化工装置生产安全平稳。
赵振宇说:“投产前,我们就在各主要区域安装了静电释放柱,在运行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是,随着生产方式的转变和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安全设施需要超前论证,要不断改进,跟上发展需要。”
除了安装静电释放柱,随着天气的变化,这个厂还针对装置各种接口多、承受压力差异大等实际情况,及时组织各专业和属地人员对装置区取样口和小接管螺纹连接进行拉网式专项检查,内容包括小接管螺纹连接情况、取样阀的规范设置和目视化管理情况等,对发现的隐患分类对比分析,制定系统方案进行整改,确保了生产安全平稳。
相关文章:静电泄放球你用对了吗?
(责任编辑:佚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