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的空气寒冷干燥,随着我们不断地添衣,静电也悄然而至。有时生活中频繁出现的静电甚至让一部分人产生了恐惧感和烦躁感,这也是有些人讨厌秋冬的原因。面对静电,我们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将伤害最小化呢?
讨厌的静电从哪来?
“自从入冬穿上毛衣,我简直就成了静电超人。每次一摸车门就要来一段蓝色闪电,一碰同事就要大声叫唤‘不要电我’,更不要说梳头发、穿衣脱衣的过程中变身‘梅超风’了,简直都产生了心理阴影。”陈红在朋友圈抱怨,“去饭店吃饭都要先用手指轻轻碰两下门,确认安全才敢推门进去……”说起来,这都是静电惹的祸。
“静电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它是物体表面电荷的积累。在正常状况下,原子的质子数与电子数量相同,正负平衡,因此并不带电。但是一旦有外力因素导致电子脱离轨道,那么便会造成电子分布的不平衡。”远东一中教师潘海山介绍,本质上,静电也可以看成是电子通过接触,从一个物体的表面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而形成的。“如果这两个物体皆是绝缘体,那么它们便将电荷积累下来。两者中的一种物体带有正电荷(失去电子),另一种物体则带有负电荷(获得电子)。而一旦其中一个物体之后接触了像金属这样的导体,那么电荷便会发生中和,从而产生静电冲击。”
为什么静电在冬季频发?
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空气愈加干燥,人们穿着化纤衣服,产生了更多摩擦机会(皮肤与衣服、衣服与衣服之间),也就更容易产生静电,带来意外“惊喜”。
如果你的家中有着许多绝缘体,比如鞋底的橡胶面、卧室里的羊毛地毯等。当你在羊毛地毯上行走时,鞋子和地毯的摩擦便会使你的身体产生并积累下电荷,但你却无法通过绝缘的橡胶鞋底来释放掉它。随后,如果你又不幸碰到了金属门把手,那就悲剧了……摩擦便是一个不断接触与分离的过程。在日常生活,各类物体都可能由于移动或摩擦而产生静电。此外,流动的空气也能产生静电,因为空气也是由原子组合而成,所以可以这么说,在人们生活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有可能产生静电。而干燥的空气又可以看成是绝缘体了,因此静电在冬季频频发生。
“当静电电压达到2000伏时,手指就有感觉了;超过3000伏时就有火花出现,手指并有针刺似的痛感;超过7000伏时,人就有被电击感。由于摩擦起电的时间极短,所产生的电流量也很小,因而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危险。”潘海山说。
有车一族也要小心静电对于有车一族而言,还有种情况你可能也注意到了:当下车后接触车门的那一刻,你同样也会受到静电冲击,所以有的人建议,可以在下车时一直抓着门框。“这种做法是正确的,可以把身上的静电排掉。”潘海山表示,“不过这是有前提条件的,你的手要在下车前就已接触金属门框,并且在完全离开座位前你必须一直与其保持接触。”
可是,如果已经下车才猛然发现自己忘记抓住门框了,这时身上全是静电,怎么办?可以用手抓住钥匙的金属部分,然后用钥匙尖去碰下车门即可。在其他的情况下,这种方法同样适用。它的原理是:指尖放电的疼痛是由于高压放电产生的,由于放电时手与金属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极小,因而会产生瞬间高压。如果先用手指大面积接触钥匙(钥匙本身并不能传走多少电荷,因此通常不会有电击),再用钥匙的尖端去接触大的导体时,放电的接触点就不是手指上的某个点,而是钥匙尖端,因此手不会感到疼痛,而电荷却可以全部导出。
防静电神器受热捧真的有效吗? 为了解决冬季里的静电问题,商家们也推出了不少防静电产品,手环、喷雾、钥匙挂件,看上去都卖得挺火爆。在某购物网站上,最热销的一款静电棒钥匙扣累计卖出了两万多件,喷雾和手环的成交量也都是几千件。不过,那些号称“消除一切生活静电”“消除人体静电”等防静电神器是否真的能解决冬季静电问题呢?
(责任编辑:小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