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有一段视频传得很火。视频中,一名身穿白色衣服的女子去加油站加油,走到油箱口附近时,她有个拉扯上身衣服的动作。接着当她将手伸向加油枪,加油枪和油箱口的连接处突然碰出熊熊的火焰,火焰的高度几乎有人的半身高。一见起火,女子慌忙拔出加油枪,用脚踩灭了火苗。在这则让人震惊的视频里,导致起火的是女子拉扯衣服时产生的静电。而眼下干燥的初冬时节,正是静电活跃的季节。本期生活实验室,我们就来关注一下生活中的静电。
首先我们通过两个有趣的小实验来认识静电。感兴趣的读者也可以自己动手做给小朋友看,激发小朋友学习的兴趣。第一个小实验名叫“弯曲的水流”。将家中自来水的水流调小,调到尽可能的细,然后用一把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皮上蹭几下。这时拿着梳子靠近水流,你就会惊奇地发现,原本垂直落下的水流变成了弯的。第二个小实验是“气球吸引麦片”。在干燥的天气里,用打气筒将气球吹大,然后用绳子把气球嘴扎紧,以防气球瘪掉。然后一只手戴着绝缘橡胶手套将气球捏住,将气球在在毛衣上摩擦约半分钟,之后靠近麦片。当气球距离麦片3厘米左右时便可清晰看到大量的麦片被吸附到气球表面。大点的麦片被吸上去后马上又掉下来,小点的颗粒则直接粘在气球上。
对此现象,淮师附中物理老师顾老师表示,头皮摩擦过的塑料梳子带有静电,带电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属性,这在第二个实验中表现的很明白。大点的颗粒因为相对较重,当其被吸附上去后部分电荷被转移,当电荷间的吸引力不足以支撑起重力,它就掉下来了。而第一个实验中,水流很细可以看成轻小物体。因此水流会弯曲。
实验点评:
什么是静电?
顾老师介绍说,所谓静电,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或者说不流动的电荷。当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或表面时就形成了静电,而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静电现象也分为正静电和负静电。无论是正静电还是负静电,当带静电物体接触零电位物体(接地物体)或与其有电位差的物体时都会发生电荷转移。
生活中,很多常见的静电现象都是“摩擦起电”。所谓“摩擦起电”,即在摩擦过程中,束缚电子能力强的物质,会把束缚电子能力较弱物质的电子“吸引”过来。这样,一个物体失去了电子,另一个物体则得到了多余的电子,摩擦的双方都带上了电荷。
趣味实验认识静电实验1穿什么衣服容易产生静电实验2我们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体验,不是所有的衣服都容易引起静电的。黑暗中脱下来“嘶啦”作响并放出电火花的一般是毛衣或是化纤的衣服,纯棉的衣服脱起来好像没什么动静。是不是这样呢?记者通过下面的实验来说明。
为了方便实验的进行,首先记者自制了实验的器材——验电器。验电器具有检验物体是否带有电荷和带电荷多少的作用,对于我们下面的实验十分必要。其做法如下:选一只打点滴用的小玻璃瓶,用钳子将瓶口上的金属环去掉,将瓶内瓶外以及橡皮塞上的水分擦掉,然后用吹风机或电暖器将其彻底烘干。取香烟盒里的锡箔纸,点火烧掉纸质的部分并除去黑灰,将剩下的锡箔剪出两片小细条,并穿在打弯的细铜丝上。将细铜丝的另一端穿过橡皮擦,将锡箔置于瓶内,瓶外的细铜丝也打个弯。一个自制简便的验电器就做好了。这个验电器有没有用呢?记者首先用塑料梳子蹭干燥的头皮法检验了一下。结果发现,当带静电的梳子靠近验电器上的铜丝时,注意仅仅是靠近而不是接触,瓶子里原本合在一起的两片锡箔马上像“闹矛盾”一样互相离得远远的,呈现出一个很大的张角。证明验电器制作成功。
记者拿出了家中各种各样的衣服进行试验,有纯棉的T恤和袜子,有标明全部纯棉的衬衫,有带毛领的羽绒服,还有纯涤纶的棉袄,最后还有一块丝巾。试验方法是用一把干净干燥的梳子,分别去摩擦这些不同面料的衣服,然后放在验电器上看反应如何。
(责任编辑:小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