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气干爽的冬季,早晨起床梳头,却越梳越乱,甚至“怒发冲冠”;晚上熄灯脱衣就寝,黑暗中“噼噼啪啪”的响声伴着蓝色闪光,这都是静电在作怪。那么,人体上的静电是从哪里来的呢?
其实,静电无处不在,人体本身就是一个非均匀的电磁场,只是由于人体内电解质的连通性和血液的不断循环,使身体的电能达到了某种平衡,电荷才不会在身体上的某个部位聚集起来。一般来说,人体活动时,皮肤与衣服之间、衣服与衣服之间的互相摩擦,就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正、负电荷。如果这些静电荷能够导出,则不会产生积聚现象;如果在绝缘体(如化纤织物等)上就会静止不动,当聚集到一定的电量且具有某些条件时,就产生放电现象。
空气湿度只有30%~40%的干燥环境中,人的皮肤表面也异常干燥,也会产生静电放电现象。
静电对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人体吸收的静电荷少则几伏、几十伏,多则达几百甚至几千伏,当人体积存了过多过高的静电时,就会影响机体的生理平衡,干扰人的情绪,使人出现头晕、头痛、烦躁、失眠、食欲不振、精神恍惚等症状;对人体血液循环、免疫和神经系统也能产生干扰,潜移默化地导致种种病患。尤其对老年人不利,因为老年人的皮肤相对干燥。
要避免静电对人体的伤害,就要避免产生静电或尽快将身体上产生的静电顺利导出。一是最好不用塑料梳子梳理头发,电视机最好不要摆在卧室,电视机、空调机、电脑等家用电器,应连接地线。二是不要用化纤材料的地毯,尽量不穿化纤类衣物,室内空气要保持一定的湿度。三是经常用手摸摸墙壁,可将身体上的静电顺利导出。
相关文章:今天你被电了吗?
(责任编辑:小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