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张“美女自助加油时衣服静电起火”的图片在微博上被大量转发。图中,一名女子在加油站自助加油时,将油枪插入车辆油箱口后,整理了几下衣服下摆。可当她再次靠近油箱口时,加油枪瞬间变成“火焰喷射器”,枪口冒出大火苗。在吃惊的同时,网友也纷纷表示质疑:“静电真有这么危险?能引起燃烧?”
秋冬季节,很多人都会遇到静电,如何去除或减少这烦人的静电出现呢?看看究竟是什么材质的衣服最容易产生静电。
实验时间月23日实验材料毛衣 呢大衣(羊绒)腈纶围巾 棉T恤实验器材静电计实验目的测试哪类材质的衣服最易起静电记者实验摩擦腈纶围巾所带静电最大纯棉T恤所带静电最小静电计是检测静电大小的实验用具。内有一个弹片,当弹片距离越大就代表摩擦后产生的静电越大。
记者用玻璃棒代替人体皮肤,分别将不同材质的棒子与测试物品进行摩擦,模拟人体产生的静电,观察仪器产生的数值,获得实验数据。为了更准确地获得真实数据,记者戴上绝缘塑胶手套进行实验。
首先登场的是冬天大家都会穿的毛衣,记者先用玻璃棒在毛衣上进行摩擦,然后将玻璃棒靠近仪器,仪器里的弹片突然弹开了。毛衣与玻璃棒摩擦后,弹片弹开的距离有30度。
观察到弹片恢复后,记者用塑料棒在呢大衣(羊绒)、腈纶围巾、棉T恤上进行摩擦,结果如下:
摩擦毛衣:静电计指针摆动角度约30度摩擦呢大衣:静电计指针摆动约10度摩擦腈纶围巾:静电计指针摆动角度约35度摩擦棉T恤:静电计指针摆动约5度根据实验数据来看,腈纶材质的围巾最容易产生静电,排第二的是毛衣,然后是呢大衣和棉T恤。
专家观点空气干燥的秋冬季节里静电很容易堆积记者询问椒江二中的物理老师陈老师,他解释,静电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或者说不流动的电荷(流动的电荷就形成了电流)。当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或表面时就形成了静电。
据了解,任何物体都有电荷,而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一般物体的正负电荷是相等的,所以就不会显示有静电。当不同物体之间摩擦,会形成电荷的转移,导致物体的正负电荷不相等,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分别带上正电荷和负电荷,显示出带电现象。
随后记者采访了市区云西路一家家纺店的负责人,她告诉记者,正确挑选衣物可有效避免静电,尤其是对于孕妇和宝宝来说,更为重要。一般来说,100%真丝的衣物不会产生静电。全棉的衣物一般不会起静电。“现在的衣服绝大多数都是复合成分,腈纶、涤纶、人造丝等材质容易起静电,害怕静电的人可以避免选择含这些材质成分的衣服。”
陈老师也告诉记者,一般来说,之所以人体容易带上静电,除了跟地域有关还和人的肤质和生活习惯有关,干性皮肤更容易带上静电。秋冬季节气候比较干燥,聚集的静电比较多,所以才出现这个现象。其实这个现象在北方更明显,因为北方天气干燥,人体容易带上静电。因台州是南方,冬天气候潮湿,比起北方要好很多。秋冬季节是静电现象的高发期,而春夏季静电现象出现较少,这是因为春夏季空气湿度较高,静电不易形成并可以被水分有效带走,一般不会产生剧烈放电现象,而在空气干燥的秋冬季节里,静电很容易堆积。因此,在秋冬季节,防止静电的最好方法就是保持空气的湿度,勤洗手,经常触摸一下水管或者墙壁,尽量穿着纯棉的服装。
记者调查多数人没有除静电意识晚上脱衣服睡觉时,常听到噼啪的声响;见面握手时,手指刚一接触到对方,突然感到指尖针刺般刺痛;早上起来梳头时,头发会经常“飘”起来,越理越乱;拉门把手、开水龙头时会有“触电” 的感觉……针对静电实验,记者采访了我市不少市民,他们都反映冬日容易起静电,但是市民对静电的防范意识却不高。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我市不少加油站都有静电导除装置,遗憾的是,不少司机并不重视静电的潜在威胁,对除静电装置视而不见。
在路桥五金城附近一处加油站,记者发现,一下午只有两名司机在加油前触摸了加油机上的除静电装置,大多数司机对除静电提示视而不见。“摸那个太麻烦了,一般想不起来。”
(责任编辑:小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