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门时“啪”的一声,指尖一阵刺痛;梳头时头发会“飘”起来;衣服被脱下的过程常常伴随着一串“火花”……这样的生活场景,在干燥的北方之冬十分常见,严重时还会引起火灾事故。这些痛苦和尴尬,促成了网上“防静电神器”的热卖。那么,防静电神器到底有用吗,大河报记者做过实验你就知道了。
记者在淘宝网搜索发现,喷雾、钥匙扣和手环,是几款销售最火爆的“防静电神器”。为了验证这些“神器”究竟神不神,记者在网上购买了一瓶上海一家洗涤化妆品公司生产、价值10元的“全能除静电喷雾”,和一个价值8.8元的舜威牌“防静电钥匙扣”,并将它们带到了河南省纤维检验局的专业实验室中进行实验。
“神器”一:防静电喷雾
实验结果:有效但不明显
记者购买的“全能除静电喷雾”号称适用于各种面料的衣物,能瞬间去除衣服静电并保持2至5天。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使用防静电喷雾的围巾,在同样环境下产生的静电确实有所减少,但效果并不理想,要想效果明显就得大面积喷洒,可这显然不现实,因为谁也不愿在寒冬里围着湿围巾、穿着湿衣服。
专家说法:喷雾只能暂时起效
河南省纤维检验局检测中心主任张岩昊解释,使用喷雾剂等表面活性剂,一是能减少摩擦的剧烈程度,从而减少电荷量;二是用保湿的方法让产生的静电容易散发掉。不过,这只是暂时性的缓解办法,只在短时间内管用。
实用妙招
自制“防静电喷雾”
“其实防静电最主要的还是靠水,但是水容易蒸发,就要想办法把水固定在衣服上。”张岩昊说,“可以去超市买一些毛衣柔顺剂,与自来水进行混合,喷在需要防止静电产生的衣服上即可。”
“神器”二:防静电钥匙扣
实验结果:几乎无效
子弹头大小,中间是个灯管,这就是“防静电钥匙扣”。据介绍,只要将产品“子弹头”一端接触需要释放静电的物体,若小灯亮起意味着静电正在去除中,等灯熄灭时表示静电已被消除。
记者拿出一件毛衣(100%羊毛),用一支塑料笔摩擦10秒钟,使其产生静电,这股静电可以使小纸片自动吸附在塑料笔上。用钥匙扣“子弹头”一端接触纸片,小灯没有亮。
记者又来到一辆停放的轿车前,分别用钥匙扣测试车身、车门把手,小灯没有亮。接着连续驾驶汽车1个小时之后,记者再次用钥匙扣测试车身、车门把手,小灯也没有亮。就在记者测试完毕准备打开车门上车时,却被轻轻电了一下。
由此可见,“防静电”钥匙扣几乎没有效果。
专家说法:用钥匙扣放电多此一举
张岩昊认为,防静电钥匙扣更像是“画蛇添足”,因为拿着它去接触车体放电,还不如直接用双手拍一拍车身更简单有效。再如市面上所售的“防静电梳子”也基本没用,导电效果还不如金属梳子。
实用妙招
教你消静电
1.加入导电纤维,提高服装面料本身的导电性能,降低电阻。张岩昊说,但重视导电性能,可能就会影响舒适度。
2.尽量选择纯棉面料的服装。张岩昊提醒大家,内外几层衣服,尽量都选择纯棉的。一层棉、一层毛、一层涤纶的“混搭”,最易“来电”。
3.梳头时喷点水,能够立竿见影地消除静电。
4.下车前用双手大面积接触车身的金属部分,基本就能够消除静电。张岩昊说,车座最易摩擦生电,短时间停车后再上车,最容易被车门电到。
相关文章:乘客乘电车被电原来是静电作怪
(责任编辑:小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