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低电导率液体中出现第二相液体时,会大大增加静电产生。最常见的第二相液体是水。应尽量消除第二相液体,如尽量减少罐内和管道内的水。 (5)当向易燃液体储罐或储槽送料、采样、测量时,也都有可能产生静电火花。因此,上述工作应在灌装后静止一段时间再进行,并不使用金屑取样器或金属标尺。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液体的电阻率和储存容器的容积大小考虑相应的静止时间。 (6)加入抗静电剂,可以将液体电导率提高到50ρS/m以上,从而将泄漏时间常数降低到完全可以消除静电灾害的程度。 (7)灌装、输送易燃液体时,若设备及管道未接地,静电就容易积聚。如汽油和煤油用25mm导管从储槽中以自由流入的方式灌入比储槽低4m、且对地绝缘的铁桶内,经测试其所产生的静电压如表所列。 (8)运输易燃液体时,由于中途颠簸,会使槽车或油船内液体摇荡激溅,产生静电危险。因此,槽车内应设置隔仓板;罐装量以在85%以上较为适宜。此外,还应采用铁链接地,并保持中速行驶。 (9)高压水流在冲击对地绝缘的固体时,细微的水滴和固体也均会带电。如周围有易燃易爆气体时,也会因静电放电而造成爆炸危险。 (10)用汽油擦洗地板也会引起静电火灾爆炸事故。因在擦洗时使用的汽油,经陆续挥发后,形成大量的爆炸性混合物,而当用拖把擦地面,或人体走动时与汽油摩擦,都可能产生静电火花放电,即能引起燃烧或爆炸。故应严禁使用汽油等易燃液体擦洗地面。
3、粉尘带电 粉体物料是指聚积的由物质分散成细小颗粒组成的粉末状物料。在工业生产加工过程中,物料颗粒之间或物料与器壁之间免不了互相碰撞摩擦,进行反复的接触和分离,这样,它们之间就会产生电子转子转移现象,使粉体及器壁分别带上不同极性的静电。 粉体是处于特殊形态下的固体,其静电的产生也符合偶电层的基本原理。粉体物料与整块固体相比,具有易分散、易飞扬而悬浮于空气中的特点。由于易分散性,粉体表面就比同样重量、同样材料的整块固体的表面积大很多倍,例如把直径l00mm的球状材料分成等直径的0.1mm的粉尘时,表面积就增加10002倍以上。表面积增加,表面摩擦的机会多得多,产生静电也就多得多。由于有悬浮性,粉尘颗粒处于悬浮时与大地总是绝缘的,因此所带静电不易泄漏。所以即使金属粉体处于悬浮状态时也易带电。烟火药混药过程中掺有铝粉、镁粉的药剂,静电也很高。就是电阻率很低的木炭,它与硫磺进行二味粉混料时,产生的静电也可达数千伏。在粉尘摩擦起电过程中,同时也存在着电荷通过器壁、管壁、工装、设备甚至大气向外泄放的过程。 B.影响粉尘带电的因素影响粉尘带电的因素很多。粉体材料性质,包括化学组成、颗粒大小、形变状态、表面几何特性、化学结构,物料接触的器壁材料的导电性、接触面大小,接触时间,碰撞相对速度;环境的温度、湿度以及介质条件、周围是否存在电场等等。一般说来,高绝缘物料易起电,器壁或管壁越租糙,粉尘带电越多,粉体颗粒越小,其表面积越大,越易受到静电力的干扰,所以带电荷就越多。实验表明,静电事故多数发生在粒径小于100μm左右的粉尘。粉尘被输送、搅拌、混合时间越长,发生摩擦和碰撞的次数愈多,粉体带电愈多。但颗粒在碰撞的同时,也发生着中和电荷的过程,因而经过一定时间后,静电的产生和消失接近平衡,带电状态趋于饱和。此外,粉尘带电还与管道和器壁的结构有关。弯曲的管道比平直的管道容易产生静电,管道收缩部分比均匀部分容易产生静电;管道或料槽安装的角度对静电也有一定的影响。
C.粉尘静电的控制 (2)管道内壁应尽量光滑,以减少静电聚集。管道弯头的曲率半径要大,不宜急转弯,以减少摩擦阻力。 (3)粉尘捕集器的布袋,应用棉布或导电织品制作,因合成纤维织物易产生静电,不宜采用。 (责任编辑:蚂蚁) |